返回

大唐坑王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四百七十五章 先攘外再安内(1/ 2)
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

姚崇也觉得自己有些过于心急了,他有些尴尬道:“卢公子说的是!”

“按理说,攘外必先安内,但现在这个内,不是一日两日能安得了的,两者权衡,应当先攘外再安内。”

姚崇深有同感,谦虚的问:“公子可有定计?”

“不管是攘外还是安内,靠我不行,靠你也不行!”卢小闲神秘兮兮的说,“你可以依靠二张来解决!”

一听“二张”,姚崇的脸顿时黑了下来,他对张易之与张昌宗鄙视都鄙视不过来呢,怎么可能依靠他们二人呢?

卢小闲知道姚崇意会错了,笑着解释道:“此二张非彼二张,我说的二张一个叫张柬之,一个叫张仁愿!”

“张柬之?”姚崇惊呼道。

“莫不是有人向你推荐过他?”卢小闲猜测道。

“正是!”姚崇点点头,也不隐瞒,“太平公主曾向我推荐过他!”

果不其然,张柬之已经与太平公主结成了同盟。既然这样,有些事情就顺其自然吧。

“这就对了!”卢小闲微微颔首,“本来我还是想让你继续做首辅宰相的,但为了保全你,让张柬之上位势在必行了!这安内一事,就由他来做吧!”

“这是为何?”姚崇奇怪的问。

“姚阁老无须多问,你只要清楚,我这么做是为你好便是了!”

谁现在坐这个位置,都是众矢之的,看似风光无限,其实凶险之极。卢小闲当然不能告诉他,张柬之最终是何等悲催的下场。

姚崇本来还要再问,但想起了狄仁杰临终给他的那张纸条,便转移了话题:“安内有张柬之,那张仁愿是什么情况?”

卢小闲反问道:“张仁愿有没有给朝廷上过奏折,要在黄河北岸突厥辖地修建三座防御突厥南下的城池?”

姚崇越发奇怪,张仁愿的奏折前日才到,还没来得及禀报陛下呢,卢小闲怎么就知道了。

“是有这么回事!”姚崇点头。

“姚阁老怎么看?”

“我和政事堂的宰相已经初步商议了,自从两汉已来,中原军队都是依靠黄河天险防守,要是在突厥境内筑城,不仅花费巨大,最终还有可能被突厥人所占领。所以,我们不建议采纳张仁愿的意见!”

在大唐以前,历朝历代修长城主要是为了对付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,有长城存在,游牧民族要大举南侵就存在一定的障碍。

然而,大唐建立后却没有大修长城以对付北方的游牧民族。其中原因,是大唐在对付北方游牧民族上,采取的是硬碰硬的方针,只要你敢胡来,就把你消灭。

这一战略的制定,与唐太宗李世民有直接的关系,他坚持积极进攻故不屑于修长城。在唐太宗眼中,最佳的防御,就是进攻、进攻、再进攻,直到把敌人打趴在地,这才是积极的防御,筑城修堡,绝非上乘之道。

唐太宗以实际行动,证明积极进攻才是保障国家安全的最佳策略,一个伟大而强大的国家,根本不必以长城作茧自缚。

“你们的意思我都明白,但我认为张仁愿的建议是对的!”卢小闲分析道,“时过境迁,现在不同于以往了……”

目前大周的军力,与大唐初期的军事力量相比,出现严重的滑坡。吐蕃异军突起,突厥势力死灰复燃,契丹成为一大外患。在严重外患面前,大周帝国的刀锋不再锋利。

尤其是突厥可汗默啜,他战术思想和战国时期秦朝大将白起类似,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,依靠这种大鱼吃小鱼的战术,默啜统治下的突厥不断壮大,已对中原腹地构成了绝对的威胁。

而随着裴行俭、程务挺、王方翼等名将去世,朝廷已经没有了李靖这样的天才将领,只能靠国力与突厥人战斗。

狄仁杰出征时,张仁愿是东路军统帅,在幽州击退了后突厥的入侵,张仁愿也在战斗中受伤。这些年,张仁愿一直在幽州负责防御,对边防战略有深刻的思考和理解。

现在,张仁愿被调到并州任长史,这是突厥入侵中原的主要通道,初唐时李绩就在这个位置上干了十六年。

他想到了一个办法,在黄河以北、大漠以南的漠南草原上修筑了三座受降城。名为受降城,就是接纳异族内部各势力投奔中原的中转站,也是唐军积聚力量突击敌人的前出基地。

修筑三座可以相互呼应的受降城,尽管不如修长城,但也见证了大周帝国的低谷。不能不说,张仁愿的此番建议,对于大周的边境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。

卢小闲的一番论述,让姚崇不由侧目,原来他对军事也是如此在行。

“好吧!”姚崇接受了卢小闲的建议,他改变了主意,“我尽量说服其他宰相,然后交由陛下定夺!”

“除了张仁愿的受降城,我还要活捉阎知微!只有这样,才能算是真正做到了攘外!”卢小闲语不惊人死不休。

不提阎知微还好,一提起他来,姚崇就一肚子怒火。

阎知微投降后,得到“汉可汗”的头衔。他当然要有所建树,于是担任先锋,带兵攻打赵、定二州。
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

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